江苏省政府日前印发了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备受社会关注的江苏“两个一流”建设有了明确的任务书。
定下近远期奋斗目标
新出台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100个左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到2030年,江苏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强省,支持2所左右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江苏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7月12日,东南大学明确提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该校党委书记易红教授感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已经成为一项重大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认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公布,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高教强省”的决心和意志。
4+1共同支撑“两个一流”
江苏“两个一流”方案出炉,原先的四大专项会不会“停摆”?这是业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解读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可以发现,大学“掌门人”期盼保留四大专项的愿望实现了,意味着4+1将共同支撑江苏“两个一流”建设。方案明确表示,支持所有本科高校彰显特色优势、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基础,持续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等四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滚动支持,在实行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按各专项建设周期开展绩效评估,对未达预期目标的项目责成整改直至终止支持。
四大专项如何保留?方案给出了明确说法。按照“打造高峰、顶天立地、扶优做强、交叉引领”的思路,持续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到2020年,立项建设170个左右优势学科和重点序列学科。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思路,持续实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2020年,立项及培育建设180个左右本科高校品牌专业。按照“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择优支持”的思路,持续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围绕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创新力量间的壁垒,推动创新潜能加速释放。到2020年,立项及培育建设70个左右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0个左右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按照“高端引进、全职聘任、创新机制、营造环境”的思路,持续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到2020年,选聘600名左右特聘教授。
盼资金支持力度再大一点
“两个一流”建设离不开政府财力支持。江苏方案设计的政府财力支持思路为:对进入国家层面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部属高校,按国家要求予以配套支持;对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按国家要求予以重点支持。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省财政自2017年起统筹新增教育经费加大投入,根据评价结果,每年每校给予1亿元左右资金支持。
“方案提出对省属高校予以重点支持是一大政策利好,但与兄弟省份相比,每年每校1亿元的支持力度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并不是很匹配,对高校快速发展起不到很大作用。”黄维直言,可以考虑按建设类型、全国排名等进行分类支持,并逐步提高支持力度。
“资金的投入方式需要非常专业的绩效评估制度,如果沿用过去的一套指标体系,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学校趋同化发展更严重。”东南大学高教研究专家仲伟俊教授指出,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定位和特色,用同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估选优,会导致高校愈发重视论文发表等量化指标,更加忽视人才培养、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是否能体现高水平大学内涵,恐怕还需要一个非常冷静谋划和一套细化的方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