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重点学科-作物学

发布者:陈勇发布时间:2017-01-27浏览次数:220

作物学

本学科始建于建校初期六十年代开始招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 2004年获批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

自创建以来,在唐高远、王桂五、冯祖寿、尹经章、姚源松、许秉钊等知名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新疆主产作物的育种及栽培研究。先后建成了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作物遗传育种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等;拥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5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博、硕士学位的占85%,年龄在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5%。教师队伍中2人为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为自治区万人计划后备人才,1人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为自治区天山英才二层次人才。

本学科学科带头人曲延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山英才二层次人才,自治区万人计划后备人选自治区教学名师新疆棉花学会常务理事,获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四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任务主持1项及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发表论文30余篇。重点开展棉花高产、抗逆遗传机制和棉花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2名。

学科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新疆作物生产发展的新要求,重新凝练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形成了包括以新疆极端逆境下生长的作物或植物为材料,发掘这些极端逆境生物的基因资源并阐明其逆境调控机制,为通过遗传工程培育抗逆作物新品种提供优良的目的基因作物基因组学与基因操作技术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为基础,通过作物分子育种理论和技术,结合作物常规育种方法来克服传统育种方法的缺陷,加快新品种的定向培育作物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开展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创新和利用研究,利用现代育种理论技术和良种生产技术为主要手段,培育适应区域需求的优良作物优良新品种良种生产技术作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生产技术以及以作物高产优质栽培与耕作理论与模式为核心,以作物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瞄准生产实际问题与需求,为作物增产增收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作物生理生态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等4个稳定的方向系统地开展了新疆荒漠绿洲不同生态区域作物高产、优质、抗逆遗传机理揭示、新品种培育;作物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制;农业资源生产潜力提高;区域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开发;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多熟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高产高效农作制度优化等研究近五年来先后承担了科研项目57项,其中国家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培育作物新品种3个,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20余篇。提高了新疆荒漠绿洲农作物生产水平,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棉花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学科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又切实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

截至2016年10月,近五年已有85名研究生从本学科毕业,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9名,累计发表论文31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的30。现在读研究生93人,其中博士生24人。

十三·五期间,本学科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集聚一批拔尖人才,造就一批创新团队,产出一批重大成果。使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及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作物生理生态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方向及绿洲农作制度与资源高效利用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方向负责人信息

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曲延英

棉花分子育种

xjyyq5322@126.com

8762412

学科方向负责人

学科方向

 

 

曲延英

作物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

xjyyq5322@126.com

8762412

刘晓东

作物基因组学与基因操作技术

1120788903@qq.com

8762412

陈全家

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生产技术

chqjia@126.com

8763824

张巨松

作物生理生态与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xjndjszh@126.com

8762956

 

学科所在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咨询电话:0991-8762412

联系人:张海燕,电子邮箱:haiyanlisa@126.com